答梁家麟院長:香港教會不是迷失方向 而是走錯方向

0
1619

梁家麟在今年1月號《建道神學院通訊》中,以院長身份撰文「迷失方向的香港教會」,嘗試為他聲稱「迷失方向」的本地教會把脈、斷症及重尋路向,筆者閱畢,不禁聯想起前警務處長曾偉雄佔領期間,向前線警員發表的高論:「對外界嘅批評同埋謾罵,我想話俾大家聽,你哋冇做錯到!」

閣下若未看過梁文,容許筆者解釋來龍去脈:梁家麟在「迷失方向的香港教會」文章中,劈頭便立論「今天香港教會普遍是迷失了方向的。」然後便道出三個迷失方向的原因:1)佈道植堂發展模式有待轉型、2)領導層轉換帶來失焦、3)教會輿論被政治騎劫。很多信徒看畢後感氣憤,主要是不滿第三個原因。梁家麟替教會把脈斷症一番,在總結向教牧處方:「……牧者和教會必須重拾對聖經權威和傳統教義的認同,必須重建對上帝和福音的大能的信心,勇敢地宣告教會的本質和使命,沈住氣,專注傳揚福音,發展教會。」

筆者閱畢全文,不禁搖頭嘆息。梁家麟在教內有數十年資歷,文中指出教會今天在1)擴展、2)傳承、3)事工共三方面遭遇重重困難,今天教會當然問題叢生,正如張祥志老師多年前形容「教會有病」,只要對症下藥、接受治療便行。然而,梁氏卻錯判「病因」,在分析教會擴展、傳承、事工遭遇的困難,三段演譯和評論雖不同,但歸根究底,可以摸出一個共同點——種種問題的根本「病因」,皆出於信徒對教會/教牧的不合作/不順從/無理批評。

這些例子隨處可見:第2頁「批評香港教會過分注重傳福音的人,大抵都是罔顧現實、攻擊稻草人者……可以否定某些愛放高論的『先知』的一個歪理。」第3頁「……近年來許多人主催『信徒皆祭司』:信徒得擺脫某些特定祭司,而自為平起平坐的祭司,甚至大力鼓吹教會非堂會化。」第3頁「某些自命更新教會的『先知』更連篇累牘地責備牧者專注牧養是閉門造車、竭力發展教會是好大喜功。」第4頁「……在持定全有抑或全無(all or none)的理想主義者心中,不能全盤改革(all)即等於沒任何改變(none);他們自己的叫價肯定是沒出路的,他們也不容許其他人宣稱另有出路……

《門徒媒體》對於大型佈道會、教會擴堂、教牧維穩等題目,有眾多報導、評論及節目,當中有不少「病因」分析,歡迎梁院長有空閱讀和收聽,在此簡單回應:梁院長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香港教會在擴展、傳承、事工三方面困難的「病因」,肯定不是出於信徒對教會/教牧的不合作/不順從/無理批評,信徒在網上/網下的詰難,只是道出「教會有病」、要求教會病向淺中醫而己,正如梁院長撰文「迷失方向的香港教會」,披露出香港教會種種迷失,難道我們可以推論:梁院長是製造香港教會迷失方向的最大「病因」?

我們盡了媒體、信徒的責任,指出「教會有病」,至於是正視求醫、抑或諱疾忌醫,這視乎教牧或教會領導的胸襟了;事實上,信徒的批評、異議就算消失了,梁院長所點出的三大困難,根本不會平白消失。

梁氏撰寫此文之目的,明顯是希望給一些教牧打氣,皆因他在文中透露:「跟好些教牧交談,他們咸表達在這種惡性指罵的氛圍下,感到進退失據,無所適從;做甚麼事都要瞻前顧後,說甚麼話都得欲言又止,免得給野生捕獲,捉住把柄,然後放在網上無情公審。有教牧更表示如今連強調傳福音、救靈魂也覺氣短。」故此,他在總結開出處方,勉勵牧者要重建信心、勇敢宣告、沈住氣,專注傳揚福音,發展教會。同時強調,牧者毋須理會一切批評異議,因為「……就算我們存在傳福音模式失效的問題,答案也不會在批評我們最兇狠的激進改革派那裏,他們只能製造問題而不會給予答案……

按照筆者解讀,梁氏通篇文章,其實是對教牧們說:今天教會的確在擴展、傳承、事工方面遇到好多困難,身為教牧的你們,的確也遇到很多批評和指罵,頓覺方向迷向、進退失據,不過唔駛理《門徒媒體》呢啲網媒同網民批評,大家要對上帝有信心,鼓起勇氣,沉得住氣,堅持做落去!這種掩耳盜鈴的技倆,令人不禁聯想起佔領期間,警察向市民放催淚彈、胡椒噴霧、濫用暴力,給市民和輿論挨批,士氣曾經低落之際,前警務處長曾偉雄10月上旬向前線警員發表高論:「對外界嘅批評同埋謾罵,我想話俾大家聽,你哋冇做錯到!」

醫者道出教會有病,為教會斷症開方,合情合理,但關鍵是承認對方有病,願意醫治。今天香港教會不是迷失方向,而是走錯方向,病了。梁氏猶如為危急病人把脈後,聲稱對方無病,只是食物不合胃口、空氣污濁、衣服不乾淨而己,把這些外在因素更換了便行,完全忽視病人的內在病因,更沒有對症下藥,結果病情只會延誤越益嚴重。梁氏在教內有數十年資歷,竟然如此為香港教會診斷及處方,筆者讀後頓然搖頭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