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64悼念踏入28周年。維園裡絲絲溫婉燭光,燃亮萬千市民的公義良心,卻同時表示維園上空仍然陰雲滿聚──中共仍不願承擔屠城責任。
近年維園的燭光愈來愈弱。根據港大民研計劃民調顯示,不支持平反64的受訪者有27%,比率升至2006年以來新高﹔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64禱文聯署人數創下2008年以來新低。作為信徒,無論支不支持平反64,也要對89年各宗派公開支持民運學生一事有所認識。這股盛放空前的合一見證,自80年代初中英談判開始醞釀。
時代處境﹕中英談判致政局不穩
1982年,戴卓爾夫人訪華,與鄧小平討論香港前途。其後,中英展開22次談判。最後,中英雙方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中方聲明決定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方則聲明決定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給中國。即使中方強調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部分港人仍對主權移交缺乏信心而移民。中英會談於81年陷入僵局時更出現股災,股市下跌達63%。而在82年12月至84年9月期間,股市一直徘徊低位。
此外,隨著內地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香港工業逐漸北移。港英政府將香港由製造出口中心轉型為轉口中心,經濟由製造業轉型為商業,並在政治前境不明朗下穩守經濟,例如在1983年10月15日起實施聯繫匯率制,將港元與美元掛鉤﹔又游說外地企業繼續留港投資,將香港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令經濟增長持續高企,普羅大眾生活富裕。然而,經濟騰飛令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抬頭,市民著重享樂,忽視群體意識,以致對政治冷漠。
教會﹕擔當社會良知的信念
隨著中英談判展開,教會開始關心政治。1984年4月16日,80多位不同宗派的教牧發表《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 (簡稱信念書),就教會在面臨主權移交中獨特的角色和使命作出10項立場。其中第7點「我們對政教關係的看法」寫道﹕「我們相信,政府的權柄是從神而來的,在政府應有的權力範圍之內,我們應當順從政府。然而當政府的要求與神的旨意有所衝突時,我們應以順從神為我們行事的原則。政府的權柄有它一定的範疇」、「基督徒在社會中應扮演先知的角色,並積極策勵政府秉行公義,造福人民」。
福音機構方面,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1980年11月舉辦「80年代香港教會使命諮詢會議」,突破雜誌社舉辦「香港前途研討會」。此外,120位教牧和信徒領袖於88年成立香港基督徒學會,以凝聚信徒關心香港前途,並彌補建制教會因忙於牧養和社會服務而無法適時回應社會之不足。傳媒方面,前《星島晚報》總編輯李錦洪與一眾教牧信徒於1987年創辦《時代論壇》,主力報導政教關係,並設論壇讓各宗派不同立場的信徒投稿討論﹔該報刊與《基督教週報》的政治低調取態截然不同。
至於走在社會前線的大專福音界,隨著「四人幫」於1976年倒台,校園內的「認中關社」風氣,由「認中」轉為「關社」,這種關社意識亦影響大專學生福音運動。聯校團契組織專上學生福音團契(ICCF)在1986年舉辦「胸懷紫荊──香港前‧敬拜‧禱告會」﹔地方院校團契亦探討基督徒應怎樣迎接97,例如中大團契在1983至1984年以「承擔歷史、面對世代」為團契主題﹔港大團契在1986至87年度以「邁向97」為題,並在《明報》發表〈我們對政教關係的看法〉。
關社高峰﹕跨宗派守護民運學生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前來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後來,大學生由悼念轉為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員貪腐、提升新聞自由與結社自由等。期間,高達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參與示威活動。到了5月中旬,學生發起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400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以鄧小平及李鵬為首的強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5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軍30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終解放軍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並實施清場。
香港方面,市民放下個人主義與享樂主義,連日關注北京動態。5月20日,4萬多個港人冒著8號風球到新華社請願﹔21日,100萬市民參與遊行,支持在天安門靜坐的北京學生﹔27日,香港演藝界在歌星梅艷芳的統籌下,在跑馬地馬場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演唱會﹔28日,高達150萬市民遊行,為香港歷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遊行。
那麼,教會和福音組織如何面對64事件呢﹖根據胡志偉牧師在《香港教會走過六四的日子》一文記述,學會在5月20日聯同14個教會團體成立「香港基督徒聲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愛民會),並在21日發出17萬份《致全港基督徒書》予700多間堂會,呼籲信徒關注中國的自由人權民主。自5月21日至6月6日,愛民會在各堂會和九龍仔公園舉行祈禱會和公開集會,其中5月21日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舉行的「為中國求平安」祈禱會之中,參與信徒高達3萬人。他們於會後加入環市百萬人大遊行與跑馬地集會。5月25日晚,300多位教牧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祈禱後,再遊行至新華社遞交聲明。6月5日,愛民會聯同天主教於遮打花園集會出發,途經新華社宣讀悼詞,抵維園開哀悼會。會中有聖公會鄺廣傑主教分享,並由余達心牧師宣讀悼詞,參加人數達1萬人。到了6月22日,愛民會更於假紅磡體育館舉行兩場「愛國、民主、行動」全港基督徒大會,合共17,000人參與。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於6月7日《明報》刊登 〈敬悼北京死難同胞〉﹔各宗派亦紛紛發表聲明﹕5月23日,聖公會於《明報》發表聲明,要求政府不可動武、以和平方式解決衝突及開放報禁﹔26日,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牧師部於《信報》刊登〈致全體教友書〉聲明,提出四項祈求事項﹔中華基督教會一群教牧同工於《明報》發表〈關於當前中國情勢的回應〉。6月7日,香港浸信會聯會於《明報》刊登〈神愛生命、天賦人權、支持民主、擁護自由〉, 呼籲會眾參與12間浸信會舉行的「主祐中華」祈禱會。6月8日,港澳信義會董事與教牧於《明報》刊登〈嚴正聲明〉,表達堅決爭取公義、民主、自由、和平;譴責當權者屠殺無辜及反對新聞封鎖。
另外,神召會、宣道會等宗派轄下的個別堂會﹔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時代論壇等福音機構﹔以及浸信會神學院和中國神學研究院校友會,亦各自發表聲明。
至於大專福音界,根據《翱翔於時代天空中的夢想──ICCF與專上學生福音運動 (1957年至2007年)》記述,64事件讓大專信徒重新關心中國,例如於1985年成立的城市理工學院團契,其大專團友和畢業團友赴京了解國情。回港後,他們草擬聲明,表達對學運學生和中國民主發展的關注。然而,隨著64事件結束,加上香港政局不明朗,令大專信徒與主流教會一樣對政治沉默,偏重內省與屬靈操練。有見及此,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舉行3次「學運‧學習」講座,又在1990年舉辦「信仰救國」祈禱會。直至1992年起,大專信徒才重新回應時代。
總結
與60年代相比,香港教會的政治關注度大幅提升,由過去藉慈惠作佈道橋樑,延伸至關注主權移交、基本法、民主等議題。而香港基督徒學會的成立和時代論壇的創刊,亦增加信徒互相交流信仰與政見的機會。
其中80多位教牧跨宗派發表信念書,為教會關注政治與擔當先知回應時代的角色立下本土論述。而各宗派和福音組織在64事件發生期間公開讉責北京當權者武力清場,至今仍是教會界秉行公義的合一見證。
可惜,這股合一力量隨著64事件結束而減弱,部分教牧因懼怕97來臨而移民,亦有部分教牧在中共的統戰下立場親中。最明顯的,是身兼全國政協常委的聖公會主教鄺保羅,嘲諷在2014年71遊行後被捕後投訴警方待遇的學生「為何不帶菲傭去遊行」﹔又批評參與遊行的市民是羊群心態,沒有柔和謙卑的心和腦袋。相比起前任主教鄺廣傑於1989年5月因不滿北京辭任基本法草委及諮委職位,並在學生遭鎮壓後於維園分享信息,兩任主教的立場南轅北轍。
28年過去,教會如今主力發展佈道事工,沒有實踐信念書定下的教會責任。誠如朱耀明牧師所說﹕「現時教會避開政治問題,很多教會不再提及64。」
猶幸,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風雨不改地在每年6月舉辦中國主日和64祈禱會。該會社會服務部部長余恩明牧師在《為國家祈甚麼禱?》一文寫道﹕「信徒要作智慧人,智慧人不求聰明才智,只求明白上主的旨意,在充斥着罪惡與不公義的世界中能專注、鍥而不捨、勇敢地持守天國的價值,追求公義,又懂得審時度勢,善用每個機會踐行天國在人間的使命。在『中國主日』,當我們為國家祈禱時,也應包括公義降臨、民主法治、人權自由等價值。」
至於傘後的新一代信徒,他們雖然未必認同循道衛理那關心中國和悼念64的立場,卻甘願在母會對政治冷漠的處境下反思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並且走在社會前線守護本土價值。
參考資料
- 〈市民批評鄺保羅講道言論〉,《AM730》,(2014年7月8日) (香港﹕AM730網站),http://archive.am730.com.hk/article-215507。
- 作者不詳,《六四事件》(香港﹕維基百科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9B%9B%E4%BA%8B%E4%BB%B6 。
- 胡志偉,《香港教會走過六四的日子》(2015年5月29日) (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網頁),https://hkchurch.wordpress.com/2015/05/29/%E6%9C%AC%E9%80%B1%E8%A9%95%E8%AB%96%EF%BC%9A%E9%A6%99%E6%B8%AF%E6%95%99%E6%9C%83%E8%B5%B0%E9%81%8E%E5%85%AD%E5%9B%9B%E7%9A%84%E6%97%A5%E5%AD%90/。
- 香港基督徒學會,〈關於〉,http://hkci.org.hk/about。
《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1984年4月16日) (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網頁),https://hkchurch.wordpress.com/2013/04/16/%E3%80%88%E9%A6%99%E6%B8%AF%E5%9F%BA%E7%9D%A3%E5%BE%92%E5%9C%A8%E7%8F%BE%E4%BB%8A%E7%A4%BE%E6%9C%83%E5%8F%8A%E6%94%BF%E6%B2%BB%E8%AE%8A%E9%81%B7%E4%B8%AD%E6%89%80%E6%8C%81%E7%9A%84%E4%BF%A1%E5%BF%B5/。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靈音〉,http://www.methodist.org.hk/publications/voices/2016/。
鄭嘉傑、梁紹衡、黎恩婷等,《緣夢有祢/你﹕專上學生福音團契(ICCF)五十週年紀念特刊 (1957-2007)》(香港﹕專上學生福音團契,2009年) - FES研究及對外訓練部,《生不盡,火在燒─FES與學生福音運動(1957-2007》(香港﹕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2007年)
Facebook:門徒媒體
節目:門徒公義
《門徒頻道》節目主持登記:http://goo.gl/forms/G2wusX1SVIzTa8KH3
《門徒媒體》作者計劃登記:http://goo.gl/forms/mS6LAL1cLzipo7ti1
「門徒」同工登記:http://goo.gl/forms/0JqwPOGw2nV9bLzm1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