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流基督教會近年顯著趨向舐共愚民,對於政權倒行逆施,置若罔聞,反而不斷舉辦大型祈禱會、佈道會,昧著良心聲稱「平安平安!主愛臨香江!」令一眾醒覺的基督徒百感交雜:基督新教誕生500周年,香港教會居然如此墜落!遙遙呼應宗教改革之革命精神,門徒事工今年初宣佈發起「新九十五條論綱」,透過互聯網絡,集結改革派信徒力量,在政治及宗教多個範疇,共譜我們根據基督信仰所堅信的訴求,與主流教會洗腦的維穩價值感切割,以條文形式化為宣言,於今天(31/10)宗教改革日正式公佈。
「新九十五條論綱」共涵蓋20個範疇,每範疇有4至6項條文,共計95條:
1)教會觀
教會必須貼近民眾,對社會事件,需果敢並按聖經教導作出回應。
教會應堅持上帝的真理和公義,不能單單強調神的愛。
教會在地上的意義,是將天國彰顯在地。
教會不能單單追求人數增長,必須徹底轉變觀念。
教會應打破山頭主義,堂會之間應合作,而不是競爭。
教會不應把聚會人數當作是否成功的指標。
2)政教關係
教會應譴責不義的政府管治。
政治與生活、宗教有密切關係, 任何情況下,教會只能忠於耶穌基督。
教會不是政府的依附者,而是監察者與協調者。
教會是擔當為基層巿民發聲的途徑之一。
教會是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在基督返來前,都要關心政治。
教會應該和政府保持距離,互不隸屬對方。
3)堂會領導
教會應尊重持守公義和付出的神職人員,他們是使徒的繼承人和祭司。
教會不該單以自身利益為大前提作考慮,更要以整個基督教作考慮。
教牧領導層若果牽涉醜聞,應自行離職下台。
基督徒有責任著力揭發堂會領導層失責之處。
教會應下放權力,讓會友聲音可充分主導堂會發展。
教會應打破執事會過份中產化,使堂會發展方向重回正軌。
4)社會公義
教會在世上必須作鹽作光,欺壓人民的當權者和社經制度,等於違反聖經教導。
教會既然是無形上帝的有形實體,應在不同政治議題上,發揮讓上帝的國度實踐。
教會可以按著神的公義,斥責政府,甚至抗拒不義的命令。
教會該彰顯公義,效法耶穌基督,勇於為社會不公義事情發聲。
教會不應對社會不義的事選擇性發聲。
教會要時常批判不義,為弱者發聲。
5)LGBT
我們深信神愛世上每一個人,包括LGBT群體。
教會必須去除對LGBT群體的偏見、歧視、敵視態度。
教會應以愛人如己的聖經教導,愛他們如同愛自己。
教會對LGBT群體應抱持互相尊重的態度。
6)男女平權
教會應支持和接納女性按立神職人員。
教會應竭力禁止一切性別歧視之行徑。
男女平等不應一刀切,充分發揮及正視兩性的分別。
教會應積極推動行動,讓兩性得以學習相處。
7)福音
教會要有廣義思維,將信仰與生活整合,包括時政,認真思考福音的普世性。
教會不應扭曲福音為不需要付代價的「幸福音」。
教會應鼓勵信徒成為福音的活見證人。
教會傳揚福音的目標,是全世界,並不該僅限於中國大陸。
教會應教導門徒真正的福音,普及門徒對福音的全面認識。
8)擴堂
教會不應只追逐四幅牆以內的面積,更要追求信徒心內的信仰面積。
教會不應只是星期六、日才開放的場所。
教會不是在於四幅牆以內,應打破這局限,建立不同型式的聚會。
教會該杜絕以人數來定奪成敗指標的觀念,警惕盲目擴堂。
教會不要跌落地產霸權這遊戲內。
擴堂是為擴展上帝的天國,而不是擴展教會於地上的權勢而作。
9)聖經觀
聖經的道是活,而不是死板的規條。
教會不應該單以經文字面意義,便當作真理。
聖經是神的話語,教會應加強信徒的聖經教導,教導亦不能單一角度。
教會要反對金句式對經文字面意義的理解。
政教分離概念已被教會扭曲成為不關心社會之藉口,與聖經有嚴重衝突,教會要重新檢視對聖經真理的態度。
10)敬拜
教會敬拜應用心靈誠實來敬拜,互相尊重及不影響他人。
教會要避免注重氣氛的表演式敬拜。
教會敬拜應追求讓信徒以心靈安靜敬拜神。
教會應對聖靈開放、對上帝的恩典開放。
11)奉獻
教會應推動全人生命奉獻的觀念。
教會應教導金錢以外的奉獻,例如奉獻時間關心弱勢。
教會應停止以十一奉獻取決會友的資格及奉獻標準。
基督徒奉獻應分散給予在一些踐行聖經教導的團體上。
12)聽道與講道
基督徒應專心聽道,並且行道,缺一不可。
講道訊息要正面回應當今社會、市民所關注的。
牧者證道後要有後續行道的推動。
講道要合理,聽道要謙卑。
13)基督宗教
在追求社會公義上,基督新教應開放與天主教、東正教徒共同合作。
基督宗教不能常以名門正派自居,尊重彼此差異。
基督新教拒絕宗派門戶之見,多與天主教、東正教徒學習。
基督新教應與天主教、東正教徒團結友愛、互相了解。
14)香港前途
教會堅持真理和公義,去持守香港前途,不能與政府執政者妥協。
教會運用神所賜的智慧,客觀分析香港的歷史變遷,積極負起在歷史轉變中應有之責。
教會以聖經為香港前途發聲,追求香港成為一個重視公義的城市。
香港人理應有權利,選擇和決定香港之前途,包括獨立與否,教會當參與其中。
15)法制人權自由
教會應勇於公開發聲,譴責制度暴力。
在司法崩壞的社會中,教會不可能獨善其身。
教會有義務監察當權者,及維護法制、人權與自由。
人權與自由皆是上帝所賜與,不受政府行為所剥奪。
教會要身體力行,抗衡文化上的人性扭曲。
16)社會抗爭
教會需聆聽參與抗爭基督徒的聲音,明白與包容。
教會要尊重會友決定,鼓勵基督徒參與不同的社會運動。
教會可以抗爭,當政府以違反聖經真理的手法管治時。
香港法制人權自由皆倒退,教會應按真理發聲。
教會應關心社會抗爭現象及背後成因。
17)城市發展與保育
大自然乃上帝所賜予的禮物,教會應予以愛護。
教會應教導創造神學,視人與萬物均為受造物之一。
教會要主動關心城市發展與保育,不能只考慮商業利益。
保育自然牽涉程序公義,教會應鼓勵信徒參與。
18)六四
教會需認識、面對六四屠城慘劇,不能選擇性遺忘。
教會不能容忍殺人政權,需要撻伐當權者。
上帝賞善罰惡,教會不該忘記義人的血,每年六四應宣講有關信息。
中共未有為六四屠殺行為認罪,乃公義不彰的明證。
19)貧富懸殊
教會應對基層巿民作更多關注及發聲,與他們同行。
上帝愛貧窮人,也為受屈人伸寃,教會應遵行。
教會不應落入中產化、專業化。
教會需要認識貧窮的成因、關心及參與改善貧富懸殊問題。
教會要改變對罪的觀念,斥責並制止制度暴力。
20)門徒生命
門徒需走出堂會,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樣式。
門徒務必要破迷信、肯思考。
門徒應追求成為基督的跟隨者,而非堂會的會員。
門徒需戒除陋習,如遲到、濫用愛心、奉承權威。
門徒同工登記:http://apostlesmedia.com/joinus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