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愛臨香江」福音盛會的宣傳鋪天蓋地,引起教會人士關注,這種關注卻可以是帶讚許或批判的。近來兩名牧師在本堂會的言論可謂兩方立場的部分縮影。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第一位是梁榮光牧師,他蒞臨本堂會講道指出雖然自己對「主愛臨香江」有些意見,但平日不會發表,無論會友是否參與,他都歡迎。可惜,唯獨一件事他非要撰文至《時代論壇》批評不可,他指出大會訛稱某場動員大會的事奉人數,當梁牧師看過聚會的圖片後發現與報稱的人數頗有差距,找來多名同工連番比對推算,一同斷定大會誇大人數。對於此種公然篤數的舉動,梁牧師因此感憤怒,認為為主作工,也不該為造勢而說謊,欺騙大眾。(梁牧師的文章︰https://goo.gl/fXXvSR)
本堂會的牧師在下主日牧禱時段表明回應梁牧師講道的內容。本堂牧師一向關懷弟兄姊妹,期望向我們提供機會,親眼目睹社會的需要進而獲得異象,立志改變社會。他支持佔領中環,並曾言教會必須走在社會運動前線,若真要社會走向正軌,便要推翻現有的勞工制度。行為及言論惹人尊敬,本文稱他為尊牧師。
尊牧師回應梁牧師時聲言,目前對「主愛臨香江」的質疑大致有兩項︰一、活動耗費太鉅;二、活動對政權貼金。尊牧師認為花錢並無不妥,並舉出本教會聯會早前籌辦音樂佈道會,耗資二十萬,也不吝錢財,全為傳揚福音,總之傳福音時,對於金錢不宜太計較。
他又說若仔細翻查大會資料便知宗旨若何,其中與取悅政府並無絲毫關聯。最後他補充,本會某執事弟兄也是在多年前的葛培理佈道會中信主,因此對大型佈道行動的看法應是「救得一個得一個」,應該支持。
尊牧師顯然不諳民情,才有以上論述。哪管大會花百萬還是百億,耗費金額大並非問題關鍵,而是浪費。何謂浪費?就是花錢在沒有價值的事上。「主愛臨香江」的事工價值極低,在於它傳福音的進路非常趕客,令人抗拒福音。佈道會的嘉賓是政商界、演藝界名人,與平民百姓距離甚遠,以為可用這種脫離人間煙火的知名度產生號召力,乃是非常過時的想法。大概沒有聽聞完整福音的人,也聽過別人上教會、講耶穌,經過七、八十年代教育普及後,也有不少在教會學校成長的人,要別人再來聽書接受福音,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年輕一代本來對權威較抗拒,更別想由此拓展今日教會亟欲吸納的年輕群體。
此外,觀乎那些作見證的嘉賓,更令人質疑基督教是個怎樣的宗教。大會邀請的見證嘉賓包括︰葉家寶,在亞視及基督教電視頻道任職高層時,多次拖欠員工薪金;譚志源,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時,在與學運代表作就政改問題假對話,近來又親近中共權力,參選不代表人民的人大委員;梁錦松,參與教育市場化卻又自言熟識教育,偷步買車,以權謀私;黃志雄,聲稱毆民七警的刑期過長,無悔對佔中人士施放催淚彈。如此令人反胃的星級陣容,又如何叫記憶力不太差的香港市民感受「主愛臨香江」,而非只臨在他們一小撮特權階級?正因這樣傳福音、講見證成效不彰,最後入場應該是已信者居多,金錢不只是運用了,還是浪費了。
要說這場盛會未為政權貼金,也許是牧者的單純良好意願。於此也不嘗試猜度主辦者心腸,但試從普羅大眾角度考慮,一個活動邀來政商名人,大說他們可見證教會所信仰、至高偉大的神,想必認同他們已活出豐盛人生。主理的牧師又聲稱「在一個撕裂的社會裡,人希望看見和諧合一」,使用常於政府言說的空洞詞彙。凡此種種,難免令大眾認為這活動親近政權,甚至為求所謂消除紛爭,而為政府吮癰舐痔,假借主愛粉飾太平。
本文多次提及大眾,不是主張基督徒要迎合世俗口味,而是福音始終要向未信者傳播,自然要顧及他們如何看待訊息。信徒甘之如飴,外人可以視若草芥,若教會仍把持脫離群眾的態度,難怪它們要為年輕信徒減少而煩惱。尊牧師也不是愚蠢人,更不是背棄社會,可是仍支持「主愛臨香江」,而忽略上述存在已久的問題,大概是一聽見傳福音,便異常亢奮,不顧傳福音同時產生多少副作用,領一人到教會(並不一定歸主),又破壞了幾重形象,令多少人賤視基督教。
本文並不特意批評尊牧師,他只是足可代表傳統教中支持用口傳福音的人,他們不甚瞭解現今教外人士及不盲目支持教會的信徒,經常只從自己角度思考問題。若要福音真的廣傳,在紀念宗教改革的時刻,也要改革這些腐朽的思維。
「門徒」同工登記:http://apostlesmedia.com/joinus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