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文告」期待不再

0
736

曾經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來說,聖誕文告不會陌生,因為自英王佐治五世於1932年開始了這傳統,向英國國民及殖民地人民所發表對社會一年來所發生的事作總結(當然主要針對英國本土),又為未來表達願景。回歸以來,仍為港人所聽聞的,是聖公會的和天主教的,雖不為一般人所重視,但作為基督徒仍有期待,希望從中汲取信仰角度所帶來的智慧,解讀香港年來所發生的事,並為將來展望有所啟迪。
(門徒公義2018年十大基督教新聞選舉開始,大家快投票!)

從信仰觀點出發的文告該是怎樣呢?用兩個字形容:顛覆!這是馬利亞在《尊主頌》中的重大主題,就是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小女子不可能有成就的刻板預期下,馬利亞說:「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路一48)另幾句名句更赤裸裸的具顛覆性:「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52-53)用廣東話譯本讀:「有權嘅人,革佢離位;卑賤嘅人,提拔起佢。肚餓嘅人,俾好野佢食飽;富貴嘅人,令佢空手番去。」說得好有「革命」感覺,絕無吞吐龜縮,只有勇猛直率;不迂迴曲折,只一語中的。如此才是「信仰的」或「啟示的」氣味。這也就是文告應有的氣味。

信仰的,或啟示的,免不了一份強烈的衝擊。在《馬太福音》二章的聖誕記述,情節是在張力中發展。耶穌基督的降生,先是叫當權者不安,後是叫耶路撒冷居民感到不安。忠實的聖誕文告,按耶穌基督降生的實況上看,會讓為政者聽得厭惡,讓大眾感到心煩。教會若是神聖言的宣講者,當知道所說的道「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啟示的作用從不用作附和人的想法,而是批判!

容我狠狠的預測,今年的聖誕文告,若不是言不及義,就是不著邊際的宣告平安。這種平安的信息,才是不安的根源。先知如此警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六14)內地自今年8月首次證實遼寧爆發豬瘟後,疫情在全國蔓延,珠海香洲區一家屠宰場19/12確診非洲豬瘟疫情,附近區域全面封鎖,據《蘋果日報》報道,當局遲了三日才通報疫情!報平安,讓人心安,若換來人身不安──在兩者中,該怎選擇?少一點批判,多了一點祥和感,真的是好事?

作者:梁榮光牧師

Facebook : 門徒媒體
Instagram: 門徒媒體
Twitter : 門徒媒體
YouTube : 門徒頻道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