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抗爭啟示錄:基督教和理非信仰走到末路

0
1602


回顧過去一個多月,香港一系列反修例而衍生的抗爭,已提升到華人社會前所未見的高峰,事件也進入白熱化階段,這場政治運動,在香港基督教界中,也展開前所未有的激烈辯論。這是無數政治因素結構所組成的;港人數十年積累的失敗經驗,經歷多次抗爭,然而每次都具有清晰的目標,這次盡廢功夫,以為只要上街就能帶來改變,從筆者看來,在這次政治運動的最大恩典,就是見證和理非信仰要在這個時候正式結束。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基督徒因着信仰而獲得良知。基督宗教神學認為人都有原罪,因此從這個聚焦可發展出悔改的精神,這種意識也構成基督教政治的基礎。基督徒和許多一神論宗教信徒的最高倫理標準源自神,是世界秩序和人類行為的最高標準,正正因為在生命面前,人類彼此都是罪人,所以需要擁有謙卑透過悔改和彰顯的行為來贖罪。當面對不公義的社會時,基督徒理應相信上帝的最高標準,因此相信上帝必然有高舉公義的存在。

如同宗教信仰的形式轉換,信仰的實踐和行為,並非單單只存在於宗教場所或場合。筆者感覺抗爭的戰場,並非在特定的日子和行動,抗爭可以存在於生活的各層面,正正響應近期流傳的「成為水(be water)」概念,對準統治階層的每個弱點。武打影星李小龍所提倡的,認為習武之人,需不被知識所拘泥,如同水一般流動,既柔軟亦能剛強適應萬物,也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這次運動能夠發展到目前的地步,許多意識形態都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能力,無論鼓勵百花齊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作為生活在澳門的筆者,這次社會運動,不只挑戰自身現存的社會制度,還改變了自己,筆者會重新定義自己是誰,為何活着,在尋找這個問題時,彷彿得到答案。

「到教會就是抗爭」這個講法,由當代基督教倫理學家斯坦利·豪爾瓦斯(Stanley Hauerwas)和主教威廉·亨利·威利蒙(William Willimon)所提出,他們在共同著作《異類僑居者(Resident Alien)》中指出,基督徒與世界抗爭的其中一個手法,就是禮拜日到教會,而抗爭的對象,就是星期日可以參與的其它活動。從這裏引伸,抗爭的基本元素可以說就是信仰,而宗教行為就是願意成為異類,做社會不符合的事和應該做的事。因此從這個推論,可以延伸至當人成為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是主和生命的主宰時,就必定是對世俗的抗爭。

也許,耶穌基督的重要性並不是福音書內的神跡或相關事件事實性的真確,而是殉道和復活所衍生的價值——道成肉身,並如何將公義和愛實踐在社會上。主耶穌所樹立的精神,同樣也呼召了門徒,他們敢於用血去見證信仰,建立了第一代的基督宗教。因此,筆者感謝所有參與這場運動的香港讀者信徒,跨越立場、年齡或性別。這場戰役的未來,沒有人能夠預知,但願香港最終能有真正的改變,和打破命運的枷鎖,筆者鼓勵讀者有兩個注目:基督徒和十字架,因為基督徒正是安身立命的依據,是生命中的中心位置,是付出和犧牲的來源。也請讀者把傷痛和仇恨的回憶,交托給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並透過聖靈保惠師重新得力和經歷轉化。

作者:梁君培牧師

Facebook : 門徒媒體
Instagram: 門徒媒體
Twitter : 門徒媒體
YouTube : 門徒頻道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