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中Be water﹗在「失道」的香港「行有尚」

0
1009


反送中運動持續逾七個月。香港人逼使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後,特首林鄭月娥竟然制訂《禁蒙面法》。無數示威者被拘捕,更有學生被警方拘捕後遭性侵、被失蹤,甚至有少女浮屍汪洋﹗然而,堅守良知的香港人,仍然奮勇對抗暴政—— “Everybody Be water”!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Be water”,是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的名言「水可以流動,亦能沖擊。活得像水一樣吧,朋友」,「不要祈求過輕鬆的生活,要祈求擁有忍受困難日子的力量。」這兩句話,正道出《易經》的〈習坎〉卦哲理。

坎 (☵),象徵水 (註1)。〈習坎〉卦由兩個坎卦組成,象徵「險陷」(註2)。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註3),「有孚」指「誠信」,表示我們要有心懷誠意的信心,「維心亨」指內心亨通。處險之時,常存誠信,就能排險涉難。最後,我們就能「行有尚」——努力前行蒙崇尚﹗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註4),指我們面臨重重險陷,落入陷穴深處,有凶險。在《逃犯條例》修訂法律草案提交立法會之初,香港獨立司法權被削弱之鐘聲敲響。當時,香港仍處於雨傘運動後的社運低潮,暴政如驚濤駭浪,衝擊市民手中的黃傘,以致首次民陣反修例遊行只有1.2萬人參與。幸而,香港人只是休養生息,並未「失道凶」——違失履險之道 (註5)。當保安局局長李家超5月20日宣佈《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繞過法案委員會,直接交付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後,香港人的義憤如江河翻騰!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指我們在陷穴中困罹險難,若從小處謀求脫險,必有所得。林鄭月娥升任特首,意味香港一國兩制陷入坎險。上任兩年,她就拘捕傘運義士、提呈第五次人大釋法、強推一地兩檢、籌備「明日大嶼」計劃,更修訂《逃犯條例》﹗面對專制橫蠻的林鄭,我們不能單憑一兩次示威,就能說服政府尊重民意﹔只可「求小得」。這並非妥協,而是聚水成河、聚河成海,將遊行人數由3月31日的1.2萬人、 4月28日的13萬人,增加至6月9日的103萬人!當遊行人數創下香港97年主權移交後的新高,香港人繼而佔領立法會大樓周邊道路,力阻修訂草案的二讀辯論。終於,我們初嘗「小得」,逼使林鄭6月15日宣佈「暫緩」修例。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指我們來去均身處險地,往前有險,退居難安,落入陷穴深處,暫不能施展才用。面對逾200萬人參與第四次民陣反修例遊行,林鄭不僅堅拒「撤回」修例,更派遣黑警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布袋彈和橡膠彈!更讓人悲憤的,是警方任由元朗白衣人7月21日揮棍攻擊示威者。往前行,我們面對警黑勾結。往後退,修例草案有機會恢復二讀。站在十字路口,我們只能「勿用」。「勿用」可不是放棄退縮,而是如元代易學家王申子在《大易輯說》所寫﹕「寧於可止之地而暫息」(註6)。受襲者要療傷休息﹔抗爭者也應戴Gear,尋找安全地方暫彈,同時用手機紀錄暴行。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一幕,正是一位抗爭者躲避白衣人後,在餐廳用膳拍攝。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意指有一樽酒和兩碗飯菜用質樸瓦器盛載,從窗外遞來,即使我們身處險境,亦免遭咎害。古人身陷囹圄,獲親友遞送酒菜﹔今天,我們處身牢獄般的香港,遊行時有同伴遞來麵包、飯糰、雞髀﹔也有教會開放休息場地。當有人需要口罩、頭盔、雨傘,總有同伴立即送贈。更讓人感動的,是勇武派被捕後,和理非市民徹夜聯絡醫護人員和義務律師。勇武派亦會為和理非市民抵擋警棍和催淚彈。這種「齊上齊落」的精神,令反送中運動川流不息。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意指深穴不滿盈,小丘鏟平,必無咎害。坎穴未滿盈,表示香港尚未脫離險境,但穴旁的山丘已鏟平﹕反送中運動持續158日後,林鄭終於在9月4日宣佈撤回修例﹔美國眾議院亦在10月15日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此時,我們要堅守信念,爭取《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在美國參議院通過,並追究黑警濫刑,為反送中死傷者和被捕者尋冤得雪。

「上六,係用黴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意指我們被繩索綑縛,囚禁在荊棘叢裡,三年無法解脫,就有凶險。古時,囚禁人犯之地,外圍會種植荊棘當作圍牆。如今,林鄭也訂立《禁蒙面法》,囚禁抗爭者。教育局更要求全港中學通報學生戴口罩、罷課和叫口號人數。倘若我們被監禁,留案底,凶險自然延續。

讀到這裡,也許不少讀者會質疑,歷史上的民主社會,皆由無數義士甘願成為政治犯去建立,為何上六爻說人被囚禁是「凶」呢﹖其實,「凶」所指的是迷失正道。《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當我們迷失正道,致使心賊作亂,而被私慾綑綁,猶如身陷牢獄之中。若有人受金錢利誘,將反送中隊友的資料交給警方,使同伴被拘捕以至受監禁﹔或有政客藉反送中運動謀取私利,以抗爭者的鮮血換取選票,這可謂不折不扣的「失道」﹗

《小象傳》對〈習坎〉卦上六爻的詮釋,與《彖傳》互相呼應 (註7)﹕「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正道與信實,是為政者的基本操守。可惜,特區政府視人命如草芥,部分民主派亦被金錢權力所誘惑,令香港政制一池死水。因此,新一代更要引以為鑑,持守正道和信實,在「失道」的香港「行有尚」。

但願有朝一天,暴政下台,黑警受法律制裁,示威者暴動定性收回,實現雙普選。到時,我們終能在煲底除罩相認。也許,我們只是歷史洪流中名不經傳的蒙面人,卻如水般可流動可沖擊,用正道與信實洗滌香港。

作者﹕鄭竣禧

註釋﹕

註1﹕
古人以陰、陽符號為「爻」,陰爻以 「- -」來顯示,陽爻以「—」來顯示。每三爻疊成一卦,形成「八卦」。八卦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分別象徵自然界八種基本物質﹕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註2﹕
《易經》將八卦上下重疊 (如圖),演變成六十四卦。〈習坎〉卦就由兩個坎卦組成。

註3﹕
卦辭﹕說明《易經》六十四卦卦義的文辭。

註4﹕
初六﹕《易經》六十四卦各由六條爻組成,其位置自下而上,依次名為「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於下卦第一位,所以稱為「初」。《易經》占筮用「九」、「六」之數,「九」代表陽,「六」代表陰。本爻為陰,所以稱為「六」

註5﹕
「失道兇」﹕全文為「習坎入坎,失道兇也」,指面臨重重險陷又落入陷穴深處,說明初六爻違失履險之道,必有凶險。本句出自《小象傳》(簡稱《象》,是解釋爻辭的篇章﹔為《十翼》的一部分)。

註6﹕
元代易學家王申子在《大易輯說》指﹕「下卦之險已終,上卦之險又至﹕是退而來已險,進而之愈險,進退皆險,則寧於可止之地而暫息焉。」

註7﹕
《彖傳》分上、下兩部分,說明《易經》各卦之義,專門解釋卦名、卦象、卦辭。爻辭則由《小象傳》解釋。兩篇同為《十翼》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
https://busy.org/@purna-ananda/5uyjzq-just-be-water-my-love
https://kknews.cc/news/rxzbb9o.html

Facebook : 門徒媒體
Instagram: 門徒媒體
Twitter : 門徒媒體
YouTube : 門徒頻道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