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盼望,時刻敬拜!」這是對我們在疫情中一個重要的提醒!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在過去一週,「武漢沙士」(COVID-19)已登陸歐洲與北美洲,早前在香港出現的超市搶購潮,沒想到今天竟在北美洲、歐洲和澳紐等地發生。可見,這只是在人心惶恐時的正常表現。
面對疫情,面對苦難,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神面前忍耐,出外要帶口罩,群眾活動受阻等等,但我們們仍要存著盼望,等著上主奇妙的作為,讓我們從中學習,因為祂的作為和行事方式,遠超過我們一切的想像。
一、無水求水石出水:
「無水求水石出水」象徵以色列全會眾的信仰歷程,也是我們信仰的寫照。我相信今天參與崇拜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曾經歷過的。
1.無水:
「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出 17:1)
這是一個信仰的危機:為何「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結果卻是「百姓沒有水喝」呢?
這不是我們的經歷嗎?我們滿以為「遵耶和華的吩咐」,就必然是一帆風順,事事順利的,這就是「成功神學」的基本信念。但現實卻剛剛相反,不單沒有一帆風順,而是崎嶇滿途,困難重重。這叫許多信徒大感不惑。
2.求水:
「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罷!』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與我爭鬧?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百姓在那裡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
(出 17:2-4)
『給我們水喝罷!』這是百姓在絕境中的呼求,我想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百姓在態度上,卻是值得商榷的。百姓將無水的責任歸咎於摩西,摩西是他們的屬靈領袖。想深一層,百姓在質疑摩西時,其實是質疑自己的信仰,最終就是質疑上帝。因此,摩西才說「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
百姓信的只是人,是他們的領袖摩西。而摩西信的是耶和華,是那位用雲柱和火柱帶領他們穿越曠野的神,是那位每天從天上降嗎哪養活他們的神,是那位叫海水分開,讓他們走在乾地,穿越紅海,避過追兵的神。這是摩西和百姓共同的信仰經歷,但為何摩西與百姓卻有不同的信仰內涵呢?正因為摩西的信仰是深深札根在他與上主的關係之中,而百姓的信仰只著眼於眼前的利害關係中!
在這個信仰危機和生死關頭之中,摩西仍然堅守信仰,謙卑來到上主面前求問:「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
3.石出水: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出 17:5-6)
最後,上主清楚指示摩西當行的每步:
1.道具:手裡拿著先前擊打河水的杖;
2.見證人: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
3.認信:認定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神站在你面前;
4.行動:擊打磐石。
四個步驟,缺一不可,水就從磐石裡流出來,哈利路亞!
這幾個步驟為要確認這是上主的作為,而不是摩西擁有的法力。「榮耀歸神」!
二、向神歌唱永不退:
詩篇95篇,詩人正正就是對這事作出回應:
「來阿!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
我們要來感謝祂,用詩歌向他歡呼!
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詩 95:1-3)
我們每次經歷困難,就是經歷上主的保守和帶領,理應加深我們信仰的基礎,對上主有更深的認信:
「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
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
來阿!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
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草場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
(詩 95:4-7)
我們不要用自己去取代上主,若不是上主的作為,一切都不是必然會發生的。
有時,我們總會被眼前的利益所熏陶,被失敗和困擾所蒙蔽,以至我們看不見上主。因此,詩人在這裏指出百姓昔日在曠野的光境:
「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的瑪撒。
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
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詩 95:8-11)
三、患難盼望不羞恥: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 5::1-2)
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與別人有甚麼不同呢?就是因為我們有基督的信仰,基督的救恩。
保羅在這裏再次提醒,我們信仰的基礎是建基於主耶穌基督的救恩之中,我們得與神相和,是我們喜樂之源。正是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面對逆境,或是「疫」境之時,仍然可以保持「歡歡喜喜」的心境: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 5::3-5)
「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
(羅 5:11)
我們不是因患難而歡喜,乃是因著在患難中仍有上主的同在而歡喜,這就是「以神為樂」,不要以患難為樂。
這是很多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所不能明白的,還以為我們信主的人是有精神病的。
四、隨時隨在拜神去:
開始時,是「無水求水石出水」,現在是「打水求水得活水」。
1.打水:
「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約 4:5-7上)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在午正到雅各井來打水。
2.求水:
「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
(約 4:7下)
表面上是耶穌向婦人求水,其實是耶穌刻意來找這婦人,想將活水賜給她。
3.得活水: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
(約 4:10-11)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 4:13-15)
耶穌在這裏耐心講解活水奧妙之處,而婦人仍以為這是有特異功能的普通飲用水。
耶穌話鋒一轉,轉到婦人的婚姻生活上去。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約 4:16-19)
這是婦人對耶穌改觀的轉捩點,耶穌知道她曾經有五個丈夫,意味著耶穌清楚她的婚姻史,這深深震撼了婦人的心靈,知道耶穌不是普通的人,可能是個先知。因此,她將問題轉移到崇拜學的問題去:
「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 4:20-24)
婦人關心的是外在禮拜地點的問題,而耶穌一語道破,指出禮拜態度的問題。
特別在這幾個月,由於疫情關係,很多教會為免人群聚集,轉而發展網上崇拜,甚至舉行網上聖餐,大家認為可行嗎?
我們關心的是外在地點,模式或是風格的問題,耶穌指出: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 4:24)
來到實體教會,不一定有心;在網上崇拜,也可以很投入的,只要你用心靈,按真理(誠實)去敬拜上主。叫我們不論在甚麼境況,都要:
「常存盼望,時刻敬拜!」
祈禱:
「天父上帝,求祢賜我們『常存盼望,時刻敬拜』的心。無論我們遇到甚麼境況,叫我們都可以歡歡喜喜的面對。雖然我們身邊都是惶恐不安的人,害怕染病,祈求上主叫我們的歡喜快樂和盼望,可以跟身邊的人分享,讓我們知道上主就在我們身旁,也必保守我們度過困境,賜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
奉主名求,阿們。」
編按﹕節錄於林國璋牧師3月15日於主恩堂大齋期第三主日的證道。
作者﹕林國璋牧師
Facebook : 門徒媒體
Instagram: 門徒媒體
Twitter : 門徒媒體
YouTube : 門徒頻道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