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末日]香港教會普查2019:崇拜聚會人數歷史性下跌 青年會眾持續減少

0
1577


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進行的「香港教會普查2019」,前日公佈。《門徒媒體》4月獨家率先披露,普查最核心的崇拜聚會人數下跌逾一成。根據該會最新披露的簡報摘要顯示,過去五年,本地崇拜聚會人數升勢結束,每年平均遞減2.5%,是自有普查統計以來第一次。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在街頭佔領之前,香港教會已遭青年信徒垢病親建制、對不公義噤聲,上次教會普查報告已反映,青年信徒出走潮;然而,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披露的「香港教會普查2019」簡報摘要顯示,過去五年,教會未有正視和改正,導致整體步入衰退。

是次普查於上年6月開始進行,以2019年3月為統計期,調查範圍涵蓋全港華語堂會,透過自填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收集1,049間的資料,佔堂會總數80.4%。數據指出,本港教會參與崇拜聚會的人數,每年平均遞減2.5%,即五年總計12.5%,翻查紀錄,這是自1999年普查有統計以來,首次下跌(1999年 – 175,571人、2004年- 216,739人、2009年- 292,287人、2014年- 305,097人)。

大堂會普遍立場親建制,成為會眾流失的「重災區」,過去五年,全港所有堂會規模達500人以上的堂會合共的崇拜人數,佔整體崇拜人數的比率,較2014年為低。45歲以下的會眾數目較五年前減少,相反45歲或以上的會眾數目有所增加,反映過去五年教會的老齡化現象正在持續加增。2016-2018年的平均受洗人數和平均轉會(只計轉入)人數,皆較2011至2013年明顯減少。

然而,對於年青會眾流失,教會普遍並不承認問題出於堂會本身政治立場,數據指出,堂會認為青少年流失的首三個原因,分別是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堂會牧養支援不足,以及堂會未能回應青少年需要。

《門徒媒體》4月獨家率先披露崇拜聚會人數下跌逾一成,主編楊浩然認為,2014年是香港基督新教的「盛衰分界線」,由香港社會發展帶來教會數十年的增長期,2014年正式結束,過去五年其實已步入衰退期,「2019年只是開始、將來還會每況愈下」。作為改革派,以往不斷提倡「教會改革」口號,尤其是政治立場上要和中共政權切割,但數據顯示,親建制大堂會不肯改革,因此他們未來改為「教會攬炒」口號,正在集資出版的《教會罪惡實錄》計劃,正是第一步。

簡報摘要:
《2019香港教會普查簡報》中的主要結果羅列如下:

 全港華語堂會共1305間,較2014年增加了18間。
 堂會數目每年平均增長率較2014年放緩。
 由於堂會數目的增長速度不及全港人口的增長速度,平均每間堂會需要服侍本港人口數目輕微增加。
 全港最多堂會聚集的地區是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排列第三的觀塘區。
 全港各區堂會與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油尖旺區,最小的是西貢區。
 本港的植堂發展趨勢已由宗派主導轉變為堂會主導。
 近五年開始有崇拜聚會的堂會,較2014年減少。
 在過去五年曾植出分堂的堂會,較2014年減少。
 有計劃/正在計劃於未來五年植出分堂的堂會,較2014年減少。
 有計劃於未來三年擴堂的堂會,較2014年減少。
 有1,041間的堂會具宗派/聯繫性質。全港共有69個這類的宗派/聯繫。
 過去三年曾與地區堂會交流合作的堂會,較2014年輕微減少。交流合作的形式以佈道及社關為主。
 堂會主要崇拜場地約半數是自置物業。屋宇類別以住宅樓宇(包括商住兩用樓宇)為主,其次是學校場地,比2014年的有所增加。
 全港堂會的經濟來源有明顯變化,除了信徒奉獻之外,從服務收入和儲備/投資獲得經費的堂會增加。
 過去兩個財政年度信徒奉獻有所增加的堂會減少,相反信徒奉獻有所減少的堂會增加。
 2014-2019年,收支出現盈餘和出現不敷的堂會,這兩類佔全體的比率同時較有所增加。
 堂會2019年3月份的同工薪酬開支佔總支出平均數為57.5%,而和設備及樓宇相關開支佔總支出平均數則為18.1%。
 過去一年的對外奉獻佔該年的總收入5%以上的堂會,較2013-2014年的為多。
 而沒有對外奉獻的堂會減少。
 提供無障礙通道(可供輪椅使用)的堂會比2014年的有所增加。
 有提供政府認可的婚姻註冊服務的堂會與2014年相若。
 本港教會參與崇拜聚會人數每年平均遞減2.5%,為歷屆最高。
 參加主日、週一至五和週六舉行的崇拜聚會的人數比率與2014年的相若。
 在參加主日崇拜的人士中,是以參加主要崇拜(包括任何年齡人士)為主。
 對比2014年的每週崇拜聚會舉行次數,於主日和週六舉行的崇拜聚會次數有較顯著的升幅。
 青少年崇拜總堂次較2014年明顯增加,惟總人數卻有明顯下跌幅,又以主日的跌幅最為顯著。
 崇拜聚會使用的語言以廣東話為主,比率與2014年相若。
 主日學/聖經教導課程、團契/小組、祈禱會和培育/培訓課程的出席率與2014年比較皆有倒退的跡象。
 除50人內和51-100人的堂會在數目和佔堂會總數的比率上均有所增加,相反其他規模的堂會比率皆有所減少。
 全港所有堂會規模達500人以上的堂會合共的崇拜人數,佔整體崇拜人數的比率,較2014年為低,堂會生態的人數不均現象有所改善。
 堂會會眾的年齡分佈情況和全港人口的接近,惟25-44歲的會眾比率略低於人口比率。
 45歲以下的會眾數目較五年前減少,相反45歲或以上的會眾數目有所增加,反映過去五年教會的老齡化現象正在持續加增。
 女性佔會眾比率有所調整,男女失衡現象正逐步得到改善。
 47.0%的堂會有新來港人士參與崇拜聚會,總人數較2014年為明顯減少。若以有新來港會眾的堂會計算,平均新來港會眾人數則有所增加。
 75.2%的堂會有殘障人士參與崇拜聚會,總人數較2014年為多。其中以行動不便人士佔大多數,其次為智障/智力障礙(ID)。47.5%的堂會表示有為這些會眾提供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特別支援。
 2016-2018年的平均受洗人數和平均轉會(只計轉入)人數,皆較2011-2013年的明顯減少。
 全港堂會各職系同工和受薪教牧同工的總數均較2014年有所增加,而相關職位的空缺率均較2014年的有所增加。
 受薪教牧同工女性比率略低於2014年。
 在職6年或以上的教牧同工佔總人數的比率,較2014年明顯增加。
 有教牧同工事奉達10年以上的堂會,較2014年的顯著上升。
 全港堂會過去五年的牧職轉換比率高於2014年的相應數字。教牧同工的離職率較2014年有改善,其中轉職率與教牧退休潮有關。
 全時間進修神學的會友主要在本地就讀,總人數較2014年為少。
 本港堂會的核心領袖數目和參與事奉人手佔整體會眾比率,皆高於2014年。
 本港堂會有148間堂會沒有堂主任,有217間堂會表示其堂主任是60歲以上。另外有307間表示其堂主任已有退休的計劃。
 2018-2019年,84.6%的堂會以堂會名義使用/開設不同資訊科技。
 2019年最多堂會的採用以部門分工推動事工作基本牧養。
 堂會在牧養信徒上,發現信徒最常遇見的問題是工作及子女教養,其次是危疾/長期病患/健康問題、人際關係、「信二代」的信仰生活等問題。
 86.7%的堂會表示過去兩個年度,信徒離婚數字保持不變。
 過去一年沒有紀律個案的堂會比率與2014年相若,有個案的堂會則以婚外情和離婚與再婚為主。
 33.8%的堂會已制定防治性騷擾的相關政策。其餘堂會中,將會計劃以及正在草擬共佔36.2%。
 初中、高中、大專和畢業後工作不超過5年的初職青少年,這四類青少年分別佔全會眾4.3%、3.5%、3.7%和4.7%。
 第二代基督徒佔全體青少年比率,其平均數和中位數皆較2014年的為高。
 最多堂會關注的青少年事工相關課題是青少年信徒流失,其中以第二代青少年信徒流失最被受關注;其次是導師不足。
 堂會認為青少年流失的首三個原因分別是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堂會牧養支援不足,以及堂會未能回應青少年需要。
 76.6%的堂會有給予教牧同工在職進修的安排,較2014年為高。
 堂會的教牧同工在過去三年主要進修輔導、青少年事工和神學。其中進修青少年事工的堂會比率較2014年明顯增加。
 整體來說,堂會舉辦各項培育課程的次數輕微下降。主要舉辦的是慕道/栽培課程,其次是查經/聖經課程。
 70.9%的堂會表示過往三年其主日學參與人數有所減少。而最多堂會認同的原因是信徒已參與外間課程。
 堂會在未來三年的培育需要雖然仍是以門徒訓練為主,但有此需要的堂會數目和比率均較2014年的為高。
 80.2%的堂會有特定的佈道對象,較2014年的減少。
 95.8%的堂會的佈道實踐方式是以信息為重。在這些堂會中,大多數是與服務並重(60.2%)。
 堂會過去三年經常採用的佈道方法/策略,主要是友誼佈道/一領一,其次為教會佈道會/福音主日、福音餐會。
 近五成半的堂會表示友誼佈道/一領一為首三項有效的佈道方法/策略。
 堂會鼓勵信徒投票的比率,比2014年的有顯著上升。
 從堂會關注的社會課題來看,首五個課題分別有宗教自由(31.6%)、社會公義(31.3%)、同性戀(30.1%)、雨傘運動(29.5%)和貧窮(29.0%)。
 43.5%的堂會在佔中/雨傘運動開始前已有針對性的崇拜公禱和教導。及至運動開始後,有舉辦針對性活動的堂會增加至67.0%。
 63.3%的堂會的聚會地點有提供社會服務,與2014年相若。
 以多於5%的堂會支出服侍貧窮人的堂會較2014年增加,而沒有相關支出的堂會則減少。
 76.4%的堂會有設立慈惠金,用途以幫助堂內弟兄姊妹為主。
 整體堂會的差傳動力較2014年有所提升。以多於10%的經費支持差傳/宣教事工的堂會,較2014年為多。
 差派會友到海外事奉的堂會比率較2014年為多,而差派到內地則較為少。
 24.2%的堂會有蒙召準備當宣教士的會友,較2014年的為低。
 44.4%的堂會曾在過去三年與內地教會交流,較2014年明顯減少。交流形式以訪問交流為主,其次是培訓/神學教育。在這些堂會中,表示過去兩年與內地教會的交流合作次數有所減少的佔5.3%,表示其交流暫時停頓的佔14.0%。
 全港參與短宣的總人次較2014年明顯減少。
 88.2%的堂會有計劃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間舉行短宣。目的地以中國內地為主,其次為台灣、澳門、泰國,以及柬埔寨。
 有關堂會發展的主要困難,選擇年齡斷層和青少年事工作的堂會比率,皆較2014年顯著上升。

相關報導:
「香港教會普查」發佈會阻《門媒》記者採訪 教會更新運動篩選媒體
「獨家」《教會普查2019》崇拜人數跌逾一成至27萬 門徒事工:反暴抗爭流失更嚴重
[門徒公義]第277集Part 1/2:《教會普查2019》崇拜人數轉升為跌 改革無望一於攬炒

請支持《門徒媒體》事工化計劃:
轉數快:6323638
Payme:62544036
好易俾:62544036
Paypal.me/apostlesmedia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