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以來,香港民怨不斷升溫,直指施政存在種種問題。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流堂(Flow Church)董事梁家麟博士上月底在阡陌社區浸信會講道,借耶穌被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試探,呼籲信徒不要扮演受害人的角色,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別人:「一切都是香港的錯、中國的錯、社會的錯、林鄭的錯、姓李的錯!」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閱讀下文前,煩請先進入,登記您可以事奉的崗位,多謝合作!)
建道神學院榮譽院長、流堂(Flow Church)董事梁家麟博士上月28日在阡陌社區浸信會講道,題目「不信與小信」,查考馬太福音16章1至12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去找耶穌,求問神蹟,其實並非想了解真理,只是試探祂。梁家麟指出,這就像他去一些教會講道時,信眾不是認真聆聽,只是想看看他的立場、顏色和答案,是否和他們一致,如果有少少不同,他們立刻反枱和離座:「他們自覺有最圓滿的真理,不要知新、只想溫故,只想聽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
梁家麟又引用馬太福音13章15節,指以色列人拒絕神的道、拒絕得到醫治。他解釋,不想得到醫治,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擔心自己信念被動搖和改變;形容這些人聆聽上帝的話時,總是高度戒備,努力從字裡行間找出漏洞、毛病、犯駁,捉著對方痛腳,那怕只是瑣碎枝節,以證明自己是對的。梁家麟又指,拒絕以開放心靈聆聽對方的人,一方面信心爆崩、以為自己擁有真理;另一方面也是非常缺乏自信、害怕被動搖改變,是典型的諱疾忌醫。
他表示,福音書所指的小信,真正意思是不信,表現包括第一、經常發怨言,像在矌野的以色列人;第二、不聽上帝的話,自行找出路;第三、轉拜別神;第四、被世俗纏累,被世事驚嚇。他又稱,基督徒不應過份地受到外界影響,這又包括第一、不要因眼前的問題,動搖對人的禮貎、禮節和道德;第二、不因單一問題,推倒所有信念,否定過去,破壞關係。
梁家麟總結時呼籲信眾,不要自亂陣腳、迷失方向,強調自己拒絕變成受害人、拒絕扮演受害人的角色,不抵賴、不找罪魁禍首,不找藉口:「拒絕把失敗的責任,推到別人或環境身上,『一切都是身邊人的錯、香港的錯、中國的錯、社會的錯、林鄭的錯、姓李的錯!』」他認為,若果做受害人,就是把自動權完全交出去,又指耶穌拒絕扮演受害人的角色,祂是自願捨命、釘十字架。基督徒不是跟著人走:「人家對我不好,我便要對人不好嗎?」應該以愛還恨,以善報惡,把命運綁在上帝、而非小人。
請支持《門徒媒體》事工化計劃:
轉數快:6323638
Payme:55100852
Paypal.me/apostlesmedia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