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基督受死、復活的大齋期,於上周開始,有基督新教網媒錯誤報導,因為守齋、禁肉的傳統,令魚柳包誕生,令不少基督新教信徒產生「魚類不是肉嗎?」的疑問。翻查天主教資源網站,守齋傳統其實只是避吃豬、牛等熱血動物,並不禁食冷血類的魚類、海產。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大齋期(或稱預苦期)傳統來自天主教,是指復活節前、不包括主日的40天,信徒以靈修、默想及禁食等,作為屬靈操練。根據天主教《要理問答》聖教會四規第二條,年滿14歲的教友,該守小齋;年滿18歲、未滿59歲,該守大齋;守齋期間,不吃禽獸的肉,但不禁吃水族的肉。
按照天主教傳統,每逢周五小齋,以及復活節前的大齋期,禁食豬、牛、雞、鴨等熱血動物的肉和肉湯,但不禁食冷血的魚、蝦、蟹等海產,也不禁雞蛋、奶油。直至羅馬教廷在1960年代進行改革,放寛天主教徒每逢周五不吃熱血動物的禁令,但大齋期仍應遵循。
據解釋,教會初期,大部分教徒都是貧苦平民和漁民,海產是當時大眾養家餬口的廉價食材,只有在重要節日時,才會購買高價的豬、牛、羊等肉類,烹飪享用慶祝。教會初期規定,守齋禁止吃高價的肉類、但不禁吃廉價的魚,其實是提醒信徒刻苦心志、捨棄享樂,記念耶穌基督為世人犧牲。
隨著飲食習慣變遷,時至今天,海鮮、刺身也可以成為奢侈品,故此有天主教人士指出,守齋的重點,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人心,藉著短暫戒除平日的美食、玩樂、享受等,操修靈性。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