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倡教會「基督教中國化」 十一國慶辦祈禱日、聖壇放國旗

0
1928


在中國統戰部及中聯辦策劃下,香港前周舉行「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講者倡議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擺脫崇洋心理、追隨黨的路線、「解殖」等,引起教內重大迴響。聖公會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表示,「愛國愛教」是基本點,建議以今年國慶作為起點,教會搞「國家祈禱日」,並在聖壇旁邊放置國旗。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香港聖公會前教省秘書長、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接受《明報》訪問,問及「基督教中國化」是否適用於香港時表示,愛國愛教是基本,但內地與共產主義相契合這一點,奉行資本主義的香港毋須跟隨。對於「中國化」這個說法「好多人聽到好驚」,他強調「中國化」重點在於「本色化」,避免太多「洋教」色彩,更多與本土文化相結合。他說,本港基督教在1950年代有過「本色化」做法,舉例指沙田道風山耶穌像就有孔子的形象,位於九龍城的聖公會聖三一堂,亦採用中式建築,但這種「本色化」做法其後淡了下來,沒有繼續。

管浩鳴認為,香港教會可再研究如何將基督教「本色化」,例如拜祭先人,現時本港基督教並不鼓勵,但在中國文化習俗中,拜祭先人是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愛,與基督教教義應該並不相違;以台灣為例,部分容許教徒上香。聖公會都有用香爐,可以考慮使用檀香取代西方的乳香,而教會所唱的聖詩,亦可以考慮加入更多中國音樂特色或以本土創作。在進行「本色化」之時,會考慮信眾的接受程度,不會「硬推」,而且「本色化」不一定涉及普及層面,認為可從學術研究方面着手,例如研究將基督教教義與儒家文化相結合,將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他認為,基督教的愛與儒家文化強調的仁、禮及大同思想便非常接近。

至於「基督教中國化」的愛國含義,管浩鳴強調,「愛國愛教」是基本點,「美國教堂間間都掛美國旗」,他指香港教會與國家以往較為疏離,日後應該鼓勵信眾對國家有更多認識,「唔好令氣氛好敵對」。「愛國愛教」的表現,可以是讓信眾為國家祈禱,本着善意為國家好,並建議以今年國慶作為起點,不同教會可在國慶日搞「國家祈禱日」,並在聖壇旁邊放置國旗。香港基督教有大約1500個教會或教堂,大教會對此可以嘗試達成共識,但細教會就只可以推動鼓勵,無法作保證。他強調「基督教中國化」只能一步步來,不能「一步登天」,又表示在「基督教中國化」之下,香港教會與外國教會的聯繫不會受到影響。

管浩鳴稱1950年代沙田道風山是「本色化」做法,不過,網誌作家「天行足跡」踢爆,道風山其實是建於1930年代,創辦人艾香德牧師早年在中國接觸過不少佛道教徒,有感可以藉交流來吸引他們歸信,於是仿效傳統中式佛寺來造道風山:「今天中國人也西化了,連僧人都用 iPhone 著 Brooks,教會又何須再扮中式?」

本身是基督徒的記協主席陳朗昇撰文,指基督教本土化運動源自上世紀20年代的「非基運動」,由於基督教披著帝國主義的色彩太深,恐惹中國人反感,於是有中國化教堂、聖母觀音化等等:「搞笑係去到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一體化、地球村,今天仲要拿這個幌子來搞笑,實在是搞笑。夾硬把受希羅文化影響甚深的基督教教理,對應儒道之學,今天還要說基督教是「洋教」(耶穌係歐洲人?)人唔笑狗都吠。」

網民對於管浩鳴言論一面倒反感:「遲早學大陸拆晒啲十字架」、「好快 你就會見到喺各大教堂門口 升起 紅旗 教堂內掛上紅布條」、「管牧師不如索性脫教,用內地一套返內地普渡一眾同胞囉」、「不容你管,管已完只管擦鞋吧」、「中國化的基督徒還是基督徒嗎?」

相關報導:
中港宗教領袖閉門研討基督教中國化
《時代論壇》董事王家輝葉菁華 推動「基督教中國化」閉門研討會
[門徒公義]第448集:中港教會領袖閉門研討基督教中國化
門媒去信香港區會促釐清 走上基督教中國化之路
門媒去信聖公會促釐清 「傳承愛國愛黨精神」言論
門媒去信循道衛理促釐清 走上基督教中國化之路
門媒去信崇基葉菁華院長 促釐清神學教育解殖言論
[門徒頭條]「基督教中國化」香港教牧未跪低?袁天佑牧師斥批評不智
[門徒頭條] 護航「基督教中國化」 時代論壇帶風向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