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前教省秘書長、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5月底接受《明報》訪問表示,「基督教中國化」重點在於本色化,避免太多「洋教」色彩,更多與本土文化相結合,香港教會可研究將基督教本色化,例如拜祭先人,在中國文化習俗中,是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愛,與基督教教義並不相違;聖詩亦可以加入更多中國音樂特色或以本土創作;亦可以研究將基督教教義與儒家文化相結合,將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等。
管浩鳴又認為,愛國愛教是基本,香港教會與中國以往較疏離,應該鼓勵信眾對國家有更多認識、減輕敵對氣氛,並建議以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作為起點,全港教會舉辦「國家祈禱日」,並在聖壇旁邊放置國旗,讓信眾為國家祈禱:「美國教堂間間都掛美國旗」。
在本月4日Now節目《大鳴大放》中,他再重申「愛國愛教」的概念,每個地方都應愛自己國家和忠於教會,教會放置國旗,是體現愛國和尊重國家,做法合情合理。
我們不同意管浩鳴言論,予以讉責,理由如下:
一、「愛國愛教」並非耶穌基督的教導,愛神愛人才是。根據馬太福音廿二章記載,法利賽人試探耶穌,問他: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無論如何釋經,也不可能把耶穌教導的愛神愛人,扭曲成為愛國愛教。
二、管浩鳴倡議今年10月1日起,全港教會舉辦「國家祈禱日」,並在聖壇旁邊放置國旗。首先,正如第一點,「愛國」並非耶穌基督的教導,此舉沒有任何教義支持;其次,教會、基督徒,合一、祈禱、慶祝的,皆是與上帝有關係的節日,例如記念基督受死復活的復活節、耶穌降世的聖誕節等,管浩鳴此倡議,形同把國慶的地位,等同復活節、聖誕節,實在不妥。此外,美國很少教堂設置國旗旗杆,故此管浩鳴聲稱美國每間教堂都懸掛國旗的講法,存在誤導。
三、管浩鳴把以基督教的本色化來確立「中國化」的合理性,實在是製造偽命題。早在上世紀初,歐美傳教士來華,為了讓傳統文化的中國人,易於接受基督教,已經推動本色化,包括翻譯中文聖經、中文聖詩、教堂中式建築、唐裝打扮,今天香港仍保留著這些建築、文物。而香港上世紀八十年起,已推動本地廣東話詩歌、流行曲創作。
香港已發展成為中西交匯的國際城市,接受和流傳國際傳入的媒體、藝術、科技、文化、飲食、宗教、建築等,基督教早己在香港落地生根,管浩鳴現在才說要推動「本色化」,根本是自製稻草人、偽命題。
發起團體:《門徒媒體》
2023年6月6日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