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領袖與中國基督教兩會代表團上月閉門舉行「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倡議今年十一舉行「國家祈禱日」,連日遭到教內外狠批。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時代論壇》董事會主席王家輝牧師,撰文自爆,起初構思由香港區會籌辦研討會,待敲定日期,才改由基督教協進會任合辦機構。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王家輝本周一以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身份,發表【總幹事心聲】。題目《香港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2023(香港)前傳》,披露早於2021年,接任總幹事時,便開始蘊釀,由於該會與中國教會向來關係密切,故曾有建議由該會負責籌辦研討會;可是因著疫情緣故,一直未有開展任何籌備工作。及後疫情稍緩,而兩地全面通關可能性越來越高,因此在協調各主要講者時間後,便敲定舉行日期。回顧歷史,基督教協進會與基督教兩會同樣有密切聯繫,加上他同時是協進會主席,各方均認為,由協進會與兩會合辦至為合適。而研討會完結後,兩會代表團走訪各大宗派教會、神學院和基督教機構,當中也到訪香港區會。
文章又節錄他於研討會的開幕致詞,指出「基督教中國化」這課題,在中的教會和學術界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在香港也引起關注。因為「一國兩制」的關係和遵從「三互原則」,中國與香港教會雖然有密切的聯繫,但各自對教會、牧養、神學等理解,有一些不同。香港教會比較喜歡用「本色化」、「本土化」或「處境化」等概念,來研究基督教信仰,跟文化和現實生活的對話,不常使用「中國化」這個概念。不論是本色化」、「本土化」或「處境化」,基本上都是從宣教的角度出發,意圖解決如何讓基督教立足在中國的土地上,而「基督教中國化」的努力,就是以學術視角,來看真正屬於中國一部份的基督教,該是怎樣的一回事。當中包含了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政治現實、經濟狀況、地方方言和多元種族等的理解。
翻查資料,王家輝指出的「三互原則」,來自《基本法》第148條,即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