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今天不是6月4日,而是6月18日。6月18日有甚麼特別呢?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提起「618」,有人馬上會想起1972年的「618雨災」,記得當時,我只是個小朋友,被困在天台禮拜堂中避雨,從那年開始,「618」就根植在香港人的心裏,已經超過半個世紀。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1986年的「618」,是我在香港建道神學院畢業的日子,畢業禮在九龍城浸信會舉行,當晚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當年9月開始,我就踏上工場,畢業至今已整整37年了!其中受薪擔任牧職只有8年,義務牧職有21年,另有8年,是在大學進修。
感謝上主,讓我今天仍然能夠站在講壇上分享上帝的話語,仍然可以去服侍人群,是上主的恩典。我過去一個禮拜的服侍,跟過去37年的服侍,都是一樣的:探訪、探監、預備講章、出席喪禮、關懷露宿者等等。
一、上主應許超想像:(創 18:1-15, 21:1-7)
《創世記》18章是《舊約》有關「三一信仰」最重要的預示。俄羅斯東正教聖像畫家安德烈.魯布廖夫(Andrey Roublyov, c.1360-1430),5年前有機會在莫斯科停留5個小時,我就叫了一部的士,到魯布廖夫的博物館去,雖然那天休館,未能進入,但能夠在門前和附近環境憑吊一番,見到矗立在博物館前魯布廖夫銅像,也算得償心願:到此一遊。
魯布廖夫曾以此段經文,創作出世界知名的「三一畫像」,就放在今天主恩周刊的封面,從左至右,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
「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裏向亞伯拉罕顯現。天正熱的時候,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他舉目觀看,看哪,有三個人站在他附近。他一看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v.1-2)
這是「耶和華」向亞伯拉罕顯然的情景,是以「三個人」顯示出來,亞伯拉罕一看見,就「跑去迎接他們」,並且「俯伏在地」。亞伯拉罕顯得非常忙亂:拿水請他們洗腳,「揉麵做餅」,預備食物。但那「三個人」志不在此,他們到來,只是要向亞伯拉罕和撒拉宣佈一個重要的消息:
「明年這時候 ,我一定會回到你這裏。看哪!你的妻子撒拉會生一個兒子。」(v.10)
撒拉聽到這個消息,感覺搞笑(竊笑),因為她年紀已經老了,在她看來,已經沒法再生育了。但上主的應許是超想像的,祂一再重申:「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v.14)
弟兄姊妹,我們對神有信心嗎?我們對神的應許有信心嗎?我們會以為是搞笑的嗎?
試想想一年前,你會知道今天發生的事情嗎?你會知道譚永亨會來到主恩堂做傳道人嗎?你會知道賴為華今天奉差遣作傳道人嗎?上主的工作是奇妙的!
今天的舊約經課不單是《創世記》18章,還有21章,我相信經課編者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很想你知道往後的大結局是怎樣的:
「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創 21:1-3)
上主的應許是超想像的:「他兒子以撒出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百歲。」(創 21:5)
撒拉本以為耶和華是搞笑的,她曾以「竊笑」、「偷笑」的態度去回應上主的應許,但今天,她因着上主應許的實現,變成「歡笑」了:「撒拉說:『上帝使我歡笑,凡聽見的人必與我一同歡笑。』」(創 21:6)
二、我要以感謝為祭:(詩116:1-2、12-19)
上主的恩典每天都伴隨着我們,我們又應以甚麼態度去回應呢?詩人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v.12)
很多人在洗禮的時候,都會訴說上帝的恩典。但之後卻絕跡於教會,對教會漠不關心。又有些人在婚禮中,說出很多對配偶的承諾,但結婚後卻未能實踐。詩人問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既然上帝對我們這麼好,我們又怎樣去報恩呢?
歷世歷代以來,曉得報恩的,畢竟是少數。耶穌醫好十個麻瘋病人,也只是得一個回頭報恩(路 17:12-19)。很多人受了恩惠後,都以為自己是應得的,都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因此,都不會想到去報恩的。更甚者,有人不單不報恩,還忘恩負義,恩將仇報,這是現實的寫照。弟兄姊妹,我們要常存感恩的心。我很喜歡越南話說「多謝」的發音,就是我們潮州話的「感恩」。
詩人就是以感恩的態度去回應上主的恩典:「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祢!」(v.17)
有很多人自稱「基督徒」,卻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去過生活,甚至與基督信仰背道而馳,欺壓人、陷害人,這些都是不要得的。「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我們蒙召的恩相稱。」(弗 4:1)
三、患難中也是歡喜:(羅 5:1-8)
說回開始時的「三一畫像」,聖父、聖子、聖靈的內在關係,就是愛、犧牲和服從,而不是仇恨、利益和權力。很多時,兩個人合夥做生意,最後都是失敗收場。因為當中都是以利益和權力掛帥。正因為「三一上主」的愛、犧牲和服從,教會因而被建立。歷史上,上主所選召的人,所使用的人,無不是以上主愛、犧牲和服從的態度去工作的,這是跟世人事事從利益和權力出發,不一樣的,這只會產生和製造更多的仇恨。
若我們以愛、犧牲和服從的態度去服侍,就算在患難之中,也是歡喜的。保羅說:「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v.3-5)
在我過去37年的事奉生涯中,我所經歷的患難,是眾所周知的,但歡樂就更多,特別在患難時,出現很多見義勇為的長者朋友,和一路在事奉的路途上,彼此扶持的好朋友。你們每一個都是我在事奉路途上,上主賜給我的禮物,都是我最不捨的,感謝上主!你們每一個,都是我在事奉路途上的標記,每張面孔都蘊含着一個故事,我跟你們的生命,都曾交織過,不只是點頭的朋友。
四、各盡其職事奉主:(太 9:35-38 , 10:1-23)
週三早上橋底祈禱會,譚永亨傳道問我:「今天到來,和11年4個月前第一次到來,有甚麼不同?」我答道:「都是一樣的!」懷着初心,每天都當是第一天;懷着盼望,每天都當是最後一天,做好我們的事奉。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一大群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v.35-36)
教導、宣講、醫治、憐憫,就是耶穌昔日在世所做的工作,今天我們做的,就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行。譚永亨傳道,賴為華傳道,今天你們踏上傳道之路,當懷着愛、犧牲和服從的態度,去教導宣講醫治和憐憫,上主必定有恩典隨着你們。一年後,你們就會更加明白,上主的應許是真確的。
弟兄姊妹,希望我們同心協力,跟隨耶穌,建立教會。上主昔日怎樣保守在患難中的人,今天也同樣保守我們每一個。無論我們經歷甚麼樣的苦難,是身體上的,是家庭上的,或是教會上的,上主必定帶領我們經過。
今天,或許你們看見我們年長的牧者,要坐輪椅了,要拿拐杖了,但希望弟兄姊妹能看透一點,我所看見的,是他們一生所走過的,所擺上的道路。今天,你又或許見到我們年輕的傳道,缺少經驗,但我看見的,是他們將會是教會舉足輕重的支柱。希望我們都能繼續彼此欣賞,彼此扶持,去踏上服侍的道路。
「各盡其職,事奉上主!」
祈禱:「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因為祢揀選我們每一個今天到來的人,來敬拜祢,來服侍祢。求祢的能力覆庇我們,讓我們都竭盡所能,服侍上主,在一切患難中,存着喜樂的心服侍祢,亦讓我們在服侍中,享受到你所賜的福樂!奉主名求,阿們。」
經文:
創世記18章1至15節、21章1至7節
詩篇116篇1至2節、12至19節
羅馬書5章1至8節
馬太福音9章35至38 節、10章1至23節
講員:林國璋牧師
發表: 2023年6月18日告別香港主恩堂崇拜
編按:講章原標題「各盡其職、事奉上主」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