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臻紀念袁天佑牧師:窮其一生要將大象趕出房間

0
299


袁天佑牧師的死訊連日來不斷在不同媒體此起彼落,信徒與非信徒紛紛表示不捨,此情此景可謂少有。紀念袁牧師究竟在紀念甚麽?袁牧師的踐行是基督信仰的見證,固然值得紀念;他的清心直說,擇善固執,在此「無力的時代」(袁牧師語),也特別值得紀念。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在「無力的時代」,表面上人們可以無所不談-談天氣,談工作,談移民,談情性,談天說地,談所有一切事,只除了「房間裡的大象」。

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是一個英文諺語,隱喻某件雖然明顯卻被集體視而不見、不去談論的事情和議題;社會學家 Eviatar Zerubravel也以《房間𥚃的大象》為題,探討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我們汲汲於談論「無關緊要卻可談論」的話題,說著雞毛蒜皮的瑣事,只為了掩飾沒說出口的話。為了確保我們不會觸碰禁忌,不小心承認了「大象」的存在。

「人禽無害」的話題,越是談得興起,越代表人家對「大象」了然於胸,盡力保持安全距離,最好是不看、不聽、不說、不問、不想、不在場、不在意、不知道,將事件或議題放入「絕對禁忌」之內,實行「緘默」保平安。

不過,要集體緘默,共同忽略「大象」,需要眾人的努力和合作,這也是非常消耗的一項工程。難怪它也會導致強烈的緊張關係。的確,緘默的人愈多,時間愈久,壓力愈重,積在它周圍的張力就愈發強大。

眾人一致忽略「大象」的努力,最後使得串謀者眾,你暪我,沆瀣一氣。說來諷刺,沉默串謀的存在,部分是出於維護團結之故,然而由於它阻礙了誠實、互信的關係所不可或缺的開放性溝通,反倒傷害了群體的團結。

不聞不問,無人置啄,不等於問題會不療而癒,相反「縱容」只會令大象更龐大,更難趕出房間。「發言一人即可,沉默卻有賴眾人合作。」袁牧師正是那發言的一人,窮其一生就是要將大象趕出房間,至少要大聲疾呼:不能以為閉上眼睛,日子會好過一點!

生榮死哀,別了袁天佑牧師。

作者:邵家臻
轉載自作者facebook
編註:原標題「明就明唔明就黎明:房間𥚃的大象」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