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後思:向啟示錄中新耶路撒冷一望

0
212


不少基督徒以及不是基督徒,對啟示錄多持有一種末日災難、天空之城般的天堂、死後來世等印象和觀念。這短文嘗試藉查考啟示錄21章,整理和刻劃啟示錄作者,在第21章所要展現的新耶路撒冷,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聖殿與會幕
首先,從外觀的描畫看看這新耶路撒冷,這長、寬、高都是一萬二千斯他迪(啟21:16 )的正方(體)城與現在[註1]「主」[註2]的「聖殿」(王上6:20、代下 5:14)和從前[註1]的會幕(出 40:34)的(至)聖所在形狀上有其相似性。但是,單憑尺寸及形狀上的相似性,當然不足以證明,這新耶路撒冷就是會幕以及聖殿的(至)聖所的延伸。然而,作者清楚表達此城與(至)聖所的關係:「我沒有看見城裡有聖所」(啟21:22)這反映出,作者認為讀者應該期待此城必然有(至)聖所。那麼,會有(至)聖所的是甚麼呢?這只可以是聖殿和會幕,以及其所指向的——主的同在。作者繼續解釋城中其實不是沒有(至)聖所,因為「主」和 羔羊(耶穌基督)就是城的(至)聖所(啟 21:22)。而這種「主」的同在,正正是這城和聖殿以及會幕的(至)聖所共同本質。不單如此,「主」更像以榮耀充滿聖殿(王上6:20、代下 5:14)和會幕(出埃及記 40:34)般以榮耀照亮這城(啟21:23),反映主非常的「在」。

使徒和支派
此外,城門上寫着十二支派的名字(啟21:12)加強了這城與聖殿,尤其是會幕的連繫。東邊有三個門,南邊有三個門,西邊有三個門,北邊有三個門(啟21:13)正如在會幕前後左右安營扎寨的十二支派(民10:17-28)。這城不單止有寫有十二支派名字的門,更有羔羊(耶穌基督)十二使徒為根基(啟21:14)。這根基又反過來用亞倫(大祭司)胸牌上代表十二個支派(出埃及記 39:14 )的十二種寶石裝飾,這反映十二支派與十二使徒兩個「君尊的祭司群體」互相的在以「主」為中心(的城)中合而為一。

人間屬天的國度
這城不單止是現在的聖殿和十二使徒,以及過去的會幕和十二支派,進一步指向那「從天」而降(啟21:2)「在人間」的 神的帳幕(啟21:3)。「從天」說明這城的源頭屬天,「而降」說明最終這城落地。難道不能像一些基督徒所主張升到(或被提到)一個「離地」、「抽象」的天空之城嗎?不!至低限度使徒約翰在這裏所展現的不是,因為這城可以用人的量度標準,以及單位量度(啟21:17),更重要的是,使徒約翰表明「神的帳幕(會幕)在『人間』」(啟21:3),這也回應了他在第四福音書中「住(ἐσκήνωσεν有⋯帳幕)在我們中間」的一貫的(神學)思想(不錯,我信第四福音書和啟示錄是同一作者,按下不表)。再者,這城「主」的帳幕的特質,進一步反映在這城以羔羊(耶穌基督)作為城的燈,而城中又只有萬國(啟 21:23-24)中名字記在羔羊生命冊上的(啟21:27)即是十二使徒(以及十二支派)所指向的群體(若是這群體,記名字便必然是已經被記在羔羊生命冊,反之,名字沒有記在羔羊生命冊必然不是這群體,很容易被理解)——以主為中心,有「主」的榮耀,建立、體現在使徒和以色列民,(在末後的日子)萬國流歸(賽2:2-3,彌4:1-2)的,「主」聖潔的國度。

國度與時間
這國度與羔羊(耶穌基督)有緊密聯繫,或是這樣說,這國度「取決於」「主」,更準確說這國度就是「主」的「身體」。而「主」就是那一位「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格的「我是」,所以這國度作為「主」的「身體」也分享了作為「我是」的「主」的一些特質,例如「我是」的今在、昔在、「來臨中」[ἐρχόμενος 一詞為來的分詞,可以譯成 「來臨中/臨場中」。這可以從啟示錄鑰節:「證明這些事的那一位說:『是的,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請你來吧!」 (啟22:20)得到印證,不單止不是和合本的「以後永在」或是比較準確新譯本「以後要來」,「來臨中」的一種快要來到,應更為貼近原意](啟示錄 1:8 ),這新耶路撒冷是以那「我是」為中心現在在(體現在十二使徒和聖殿),過去在(體現在會幕和十二支派),來臨/臨場中的新耶路撒冷,的「主」君尊的祭司和聖潔的國度(出19:6,彼前2:9)。阿門。

註1: 現在指使徒約翰書寫啟示錄當時的現在,即主降臨後的世代;過去指使徒約翰書寫啟示錄當時的過去,即主降臨前的世代。
註2: 這裏以以色列人的做法,以「主」代表耶和華,以減少在YHWH在發音上的爭論。

原載平台:趁年青・學釋經
作者:抄史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