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琦談袁牧治喪風波:禮儀是用以安置無處安放的人心

0
155

袁牧過世,各界喪悼,亦生出「袁牧不想大搞」與「家人都不想大搞」然後「教會想大搞」的治喪風波。總覺得在逝者往生後仍要為此爭論實在失態,但我又覺得,老土又難聽的講「大家都無錯」。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完全明白生前袁牧與其家人意願的原因。坦白說,誰會說「我希望我過世後能舉辦大型追思會」之類的說話?我也認識他真人,我明白他也一定不想「大搞」自己的喪禮、安息禮拜。另一方面,袁牧家人此刻也一定仍在失去至親的傷痛之中,他們也沒什麼餘力去應對教會以致公眾的哀傷-他們自己已經夠哀痛。

但一方面,事情也並不是這樣單純。不知大家有否想過,逝者已往生、亦感受不到喪禮,但為何人仍要辦喪事?不辦喪事得唔得呢?如果不辦、又為何會遭到非議?為何人需要治喪?說到底,喪事是為生人辦、而非為死者而辦。禮儀、是用以安置無處安放的人心。當人心留離在慘痛之時,禮儀讓人心變得穩定、能撫平人的悲慟。而我也很坦白說,袁牧就是社會抗爭的符號,所以他的逝世是有著某程度上的社會意義在-公眾人物的存在,就連「逝世」都有著其他意義,這就是公眾人物的不同之處吧。

去到這裡,我也希望家人能明白教會「想大搞」的原因(除了是想「出位?」這類的原因以外)。不僅是家人,有很多人對袁牧的離去,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傷感-禮儀、追思會,其實是為了要安置這個無處安放的思念與哀傷的情感。老土講句,大家都係為件事好,打和super。

所以,到底大搞還是細搞好?Personally Speaking, 我是會最尊重逝者的遺願。如果逝者不想大搞,那就不大搞、但教會又如何下台?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如何安置這個無處安放的哀傷情感?我覺得教會可以作簡單聲明,指尊重逝者遺願不會舉辦追思會,但會在一段時期在教會某處放置袁牧遺照、供會眾獻花、祈禱、憑弔,那就夠了。畢竟因為治喪而又搞出各類爭拗,我相信這才是袁牧最不想看見的事吧?盡快拿一個common ground去解決,才是上策了。

作者:殷琦
原文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