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本月7日恐怖襲擊以色列,數以百計平民遊客死傷或被俘,舉世震怒,唯本港許多在信仰上較開放的教牧、媒體、信徒,較傾向哈馬斯,對於受襲的以色列,反而集中批評。基督教學者、前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博士(齋Sir),接受本台《門徒公義》訪問時指出,過去廿多年,進步基督徒傾向左派思潮、俗稱左膠化,普遍同情巴勒斯坦人,造成思想慣性,未能及時轉變立場;亦有部份是跟隨中國論調,刻意批評以色列、同情哈馬斯。
(門徒事工急需事奉人手,誠邀加入!)
哈馬斯恐襲以色列發生後,本港許多在信仰上較開放的教牧、媒體、信徒,較傾向哈馬斯,對於受襲的以色列,反而集中批評。陳士齊解釋,1987年之前,本港基督徒大多受到錫安主義、時代論等影響,「日日讀埋嗰啲哈米吉多頓大戰、等住主再來,一定要支持以色列,因為通過以色列,就睇到主再來啦!」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First Palestinian Intifada)爆發,逾千巴勒斯坦被殺害,以色列政府逐漸失去有良心人士的同情,包括基督徒。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過去廿多年,較進步的基督徒,明顯傾向西方左派思潮、俗稱左膠化,普遍同情巴勒斯坦人。
陳士齊指出,10月7日發生恐襲,哈馬斯濫殺無辜、犯下反人類罪行、「過晒界」,是不能接受的恐怖主義,原本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基督徒,應該要調整轉變:「佢哋仲係呢種思想慣性,轉得唔夠快!」他奇怪這批進步基督徒未有及時轉變立場:「還在批評以色列以往做衰嘢,但宜家呢刻做衰嘢嘅係哈馬斯嘛!」此外,他估計有部份基督徒,是跟隨中國的論調,刻意批評以色列、同情哈馬斯。
有關陳士齊詳細專訪,請收聽今集《門徒公義》。
請支持我們的媒體+露宿者工作:
門徒媒體
■ Payme:55100852
■ 轉數快:105276893
■ Paypal:apostlesmedia
門徒事工
■ 轉數快:105640551
■ Paypal:apostlesministry
—————————————
拒絕盲目跟從、堅持聖經公義!